装扶手改坡道 小公厕有大关怀 上海已完成近100座公厕适老适幼化改造

来源:腾讯网时间:2023-08-10 18:07:35

图说:公厕适老适幼化改造新民晚报记者周馨摄(下同)

小小的公厕,体现着大大的民生关怀。一段扶手、一处坡道、一个SOS按钮、一座儿童洗手盆,都体现着政府部门关注老人和儿童需求的匠心、细心、巧心。


【资料图】

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完成200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近100座适老适幼化改造。改造后的公厕,增设了什么设施?怎样确定点位?如何征询民意?不妨来听听公厕改造背后的小故事。

哪怕高1厘米 门槛也要改坡道

在静安区中兴公园的儿童乐园边,一座改造一新的公厕已投入使用。记者看到,公厕共有4个第三卫生间,均配备适合孩子使用的高低洗手盆、儿童坐便器、折叠式儿童安全座椅,台盆和坐便器边都装上了扶手及紧急按钮。母婴室中更是温馨,温奶器、纸尿裤专用容器、折叠尿布台等一应俱全。管理室中,还贴心地配有轮椅、助步器及老人手杖“三件套”。

不起眼的细节中,处处体现着“适老适幼”。台盆所有尖角都装上了软硅胶防撞贴,防止儿童撞伤。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坐便器厕位从最里面调整到最外面,减少老人行走距离。厕间安装计时提醒系统,使用时间太长将语音提醒。就连原本高低落差仅一两厘米的门槛,也在改造中被磨成了平滑的斜坡,因为“哪怕一公分的落差,也可能增加老人绊倒的危险。”

保洁员王梅蓉告诉记者,这个公厕人流量大,平时每天约1500人次使用,周末更达1700人次。“这里靠近儿童乐园,使用者中老人孩子至少占70%。今年4月改造好之后,大家都说高低台盆和宝宝座椅很方便,紧急按钮也在危急时刻派得上用场。”她说。

静安区绿化市容局环卫管理科科长曹倩介绍,上半年区内已改造16座适老适幼化公厕,包括静安雕塑公园、南阳路、上海火车站、平顺路等,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我们对于各公厕的使用群体做过排摸,确定了首批改造的公厕名单。比如平顺路公厕旁边是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平时老人多。又如静安雕塑公园内有上海自然博物馆,来玩的孩子特别多。又如共康四村是个大型小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高。”曹倩表示,下半年的公厕改造点位还在排摸中,后续将进一步覆盖推广。

改方案设单间 24小时开放

而在徐汇区肇嘉浜路天平路路口,一座“高颜值”低碳环保型公厕掩映在绿化带中,6月改造完毕后已投入使用,这也是区内首座样板公厕。公厕采用绿白相间的极简配色,融入城市绿道中,内部则用纯白小方砖搭配通透玻璃窗,看上去轻盈通透。建筑主体采用传统的气楼结构和镂空百叶,既能增强通风、高效除臭,又保证采光。同时,顶端还配置太阳能光伏板,为公厕提供电力。

适老适幼化改造方面,除了在每个厕间加装扶手、改造台盆等、将无障碍厕间提升为第三卫生间等“标准动作”外,这座公厕最大的亮点在于一个设计巧妙的“通用厕间”。厕间两边均有门,白天将外门封闭、内门打开,与普通厕间无异。夜晚公厕关闭后,通用厕间的外门打开、内门封闭,就是一个24小时开放的独立厕间。同时,外墙亮起灯光,厕间上方指示灯也亮起,为夜归者提供方便。

为何如此设计?其实是经过了需求排摸和民意征询。公厕北临徐家汇公园,处于徐家汇核心商圈、办公商务住宅圈的交会处,一路之隔的公交站点有9条线路经过,人流量较大。周边商场打烊后,逛街、夜跑、等车的市民,都会到这边来寻找厕所。“改造前,每天晚上关门时,都会有一两个人急匆匆赶来上厕所。”保洁员张培妹回忆道。

徐汇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心设施建设管理科章嫣表示,改造前曾在徐家汇公园和公交站点发放问卷调查,发现约20%的受访者希望这座公厕能24小时开放。为此特地更改了方案初稿,将一个女厕位设计成24小时开放的独立空间,男女均可使用。“下一步,我们考虑通过红外感应装置等技术,统计夜晚使用人数,为今后精准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她说。

围绕4大类内容 展开适老适幼改造

据统计,去年上海常住人口2475.8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5%,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老年人口已达550万人。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完成200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近100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其中黄浦、静安、徐汇、浦东为全市第一批完成样板公厕改造的区。

同时,市绿化市容局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度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的通知》,出台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标准和验收标准(试行),明确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可结合无障碍厕间、第三卫生间、通用厕间,确保至少一个独立厕间满足老人、儿童如厕需求。改造标准具体项目分为基础类和提升类。基础类项目可满足一般情况下老人、儿童及其他特殊人群如厕要求,是改造和配置的基本内容;提升类项目,各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是为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不同群体需求的改造内容。

据悉,本市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主要围绕通行安全、助力行走、自主如厕、服务优化这4大类、30项内容展开。通行安全方面,包括改造无障碍坡道、移除门槛、拓宽大门、提升视觉观感度、安装防撞护角或防撞条、提示标识、地面防滑处理、地面高差处理、改造厕间门等;助力行走方面,包括安装通行扶手、改进无障碍设施布局等;如厕体验方面,包括改造门把手、配置儿童坐便器、安装便器位扶手、安装紧急呼叫器、改造冲水设备、改造低位洗手盆、加装相关辅助设施设备、安装儿童坐便器坐垫卫生装置等;服务优化方面,包括加贴标识标志、安装托婴板、安装儿童安全座椅、配置语音提示功能、设置休息区、配备手杖、配备轮椅或助行器等。

征询居民意见 排摸首批点位

哪些公厕需要进行适老适幼化改造?并不是管理部门“拍脑袋”决定,而是经过实地调研。市质监中心公厕管理科宋刚表示,各区先期进行排摸,优先选择公园绿地、大型商圈、学校医院门口等市民确有需求的点位。

“在浦东、杨浦等区都有案例,改造前先联系周边居委会邀请居民开意见征询会,发现市民需求普遍比预期更强烈。比如杨浦区控江路西小洋浜12弄9号北公厕原本的改造方案中只改造一个厕间,但在征询会上居民提出周边老年人很多,是否能多改造几个。我们根据居民心声,增加了改造数量。”宋刚说。

此外,这几天市民热议的“公厕24小时开放”话题,管理部门其实也进行过调研和探索,并要求在大型商圈、商业街、通宵公交线始末站、在社区中发挥居家功能的公厕、市民反映需求较强烈的公厕等五类区域,优先推进公厕24小时开放及夜间延长开放。为此,各区均进行了压力测试,排摸夜间使用公厕的人数,在需求量比较大的点位推进24小时开放。开放模式有三种,一是整体24小时开放,二是单独开放一个厕间或第三卫生间,三是不具备物理隔离单间的情况下设置夜间临时厕所。

数据显示,本市现有环卫公厕近3000座,考虑到安全问题、人员成本、经费问题、发光标识牌更换等因素,目前已实行24小时开放或延长开放(开放时长为17小时至24小时)的公厕共926座,约占总数的31%。其中,已实行24小时开放的有796座,延长开放时间的有130座。

今年,计划推进不少于1000座环卫公厕实现24小时开放或合理延长开放时间。同时,管理部门还考虑对“上海智慧寻厕”小程序进行优化,比如将24小时开放、延长开放的公厕用更醒目的方式标注出来。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标签: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