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复核评估结果,金山区朱泾镇新泾村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成功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相关资料图)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新泾村成功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本文图均为 上海金山区 供图
新泾村位于金山区朱泾镇西北部,村域总面积6.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400亩,户籍数1415户,户籍人口5129人。这个曾经寂寂无闻的千户村庄,是靠什么“出圈”的,又是凭什么连续两届获评上海市文明村?
走出一条特色产业路
据金山区介绍,新泾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底气在于产业,该村充分激活“农”特色,培育壮大农业企业,聚合多种业态,走出了一条“六个一”道路,即“一粒米”“一只瓜”“一棵菜”“一匹布”“一块地”“一盏灯”的产业振兴发展道路。
“作为种粮大村,新泾村深耕‘一粒米’,2022年全村水稻增收超300万元”,新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元峰说,新泾村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创立“稻花湾”区域品牌,打造了金山区唯一一个稻米产业化联合体,并成功申报“金山区稻花湾绿色优质稻米产业化项目”和“金山区优质糙米加工贮藏保鲜一体化项目”,让稻谷成为新泾农业根基稳固的“压舱石”。
新泾村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创立“稻花湾”区域品牌,打造了金山区唯一一个稻米产业化联合体,“米宝稻浪”“稻梦田间”木栈道打造完成。
此外,村里还采用“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户+保险公司”的稻米产业经营模式,让产业富民的福利惠及更多村民。
新泾村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创立“稻花湾”区域品牌。
与此同时,新泾村积极盘活集体经济,开发乡村社区养老项目,以村民闲置的宅基地为基础,改造升级成13栋38间康养套房,农户以租赁收取租金或合股得到收益的形式获取资产性收入,同时可以参与经营或被聘用为员工。
新泾村改造升级了13栋38间康养套房。
村域内的珠丰农场、银龙产业园、永太服饰等也积极吸纳周边村民,为他们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让新泾村民领上了“土地流转+就地就业”的“双薪”。据不完全统计,新泾各类业态为本地村民解决了超过100个就业岗位,促进了村民及村集体的可持续增收。
乡村振兴带来实实在在新变化
变化,始于一系列乡村振兴相关建设。
去年,新泾村共对村内165幢村宅旧房的外立面风貌进行了改造提升,并完成537户“小三园”改造。村内公共空间也得到进一步优化,“米宝稻浪”“稻梦田间”木栈道、孝文化广场等景观节点打造完成。总长1415米的木栈道,寓意着全村1415户新泾村村民,这里已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打造完成“孝文化广场”景观节点。
此外,经过改造的新泾村老年日托服务中心也已运行,中心面积300多平方米,为村里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综合康养一站式服务。村内建富路、王家滩路、东方红中心路及农建路四条“四好农村路”全部完成了提档升级,还新建了睦邻点、修建步行桥、铺设健身步道,为村民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孩子们也更愿意回来了。”面对村里的变化,新泾村一农5组的张老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新泾村的变化,还在于新模式的引入,比如“以工代赈”模式,有效激发了村民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助推了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以工代赈”模式有效激发了村民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泾村一农13组范四云是最早一批加入行动的村民,他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村民将宅基四周堆放的农具、垃圾搬进小屋或者清运,在建起的步道、广场旁种植绿化,清理后的宅前屋后有花有果、赏心悦目。“以前都是在外面干零活,给自己家乡建设还是头一回,每个月还能领取相应的劳务费。”范四云说。
清理后的宅前屋
新泾村还设立了一个“积分超市”,村民通过参与宅前屋后整治、志愿服务等方式获取积分,并可以在“积分超市”中兑换相应商品。小小积分,调动起村民参与人居环境优化的积极性,唤醒了村民的自治意识。
“积分超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