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忘义,语出《汉书》,比喻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正义和道义;见利思义,源自《论语》,意为看见钱财利益就想到道义,指在面对利益和道义冲突时,以道义为重,以利益为次的做法。
义利之辨,贯穿中国思想史。经历时光长河洗礼冲刷,中华民族形成了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主流义利观,培养了“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义利选择。
【资料图】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教育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正确处理义利关系,是摆在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拉长时间的景深,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春潮激荡,从摆脱贫困千年梦圆到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逐梦奋进,初心使命赓续传承,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喻于公义、喻于民利的本色越发鲜明。
所重者家国大义,所轻者个人私利。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发扬的“见利思义”,是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的应有之义,是对人民至上发展理念的笃信践行,是家国情怀、民生福祉的价值原点。
党员干部如何处理义与利,群众心里有杆秤。纵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大道朝前,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战鼓激越,把为民造福当做最大政绩,干在实处更干在难处,谋发展算大账不打小算盘,干事业守大义不耍小聪明,如此义利选择令人致敬。
反之,遇到难题绕着走、碰上矛盾跳着走,满足于当“撞钟和尚”,消极怠慢、敷衍塞责,甚至投机钻营谋私利,凡此种种,严重背离党的初心使命,贻误发展良机,可谓“不义之举”。
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不诱小利方能立远功,党员干部犹需拿出“见利思义”的担当,以“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格局走好每步棋、服务一盘棋,以个体之奋斗成就家国之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谌晗
编辑 黄丽媛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马刚
标签: